象數脈絡

 一、「易學象數棋」之緣起            2003.10.03

       15年前,在一場眾多學校老師,才藝老師、棋藝老師、心算老師、潛能開發老師的聚會中,大家共同談論的話題是「新一代的教具」這個主題。與會老師們都認為台灣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軟體實力,加上多年來科學文明的洗禮,因而呈現一種多元文化互相衝擊與融合的特殊現象,使得各行各業都在求創新與蛻變的情況下,我們是否也能研發出既適合現代教育理念,而且又具有國際觀的新一代教具呢?經過一番腦力激盪後,老師們提出了許多觀點:

  1.教育的宗旨在於使人類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的過程則有賴於各種媒介的運用,其中以語言、文字和圖片   最為常用,對於某些不容易表達的觀念,經由實體教具的演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引學生由感覺思考、具象思考、抽象思考、後設思考以及投射性思考等等的提昇。

  2.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他們的認知能力息息相關,事實上,人類的各種學習都是人類心靈如何了解世界的認知成果。其主要的有包括:「整體認知」、「簡易認知」、「抽象認知」、「計量認知」「因果認知」、「相對認知」、「潛在認知」、「情緒認知」。這些認知操作是以極複雜而和諧的方式工作,讓我們能成為一個有意識、能感受、 能思維、以及具有學習能力的人。如果有一套教具以及它的教學方法,能提供學生有系統的認知操作學習,那麼將能為學生奠定卓越心靈的基礎,也將能裨益掣生在各種領域的學習。

  3.「圖象」與「數量」是人類共同心靈語言。在所有的認知活動中,次序代表「時間」,位置表現「空間」,符號   量是描摩能量的「勢」,其動機與目的則是在呈現意向性的「志」,「時、空、勢、志」這些抽象觀念在人心中以    「圖象」和「數量」的方式來運算,如果能夠設計出建構「圖象」與「數量」關係的操作模型,那就能間接呈現出  「心志力」在心志模型上投射的效果。

  4.自古以來,琴棋詩畫即為文人四大雅事,其中棋類是屬於思維藝術,可以訓練經驗思維、邏輯思維,辨証思維、靈感思維,具有教化利器與休閒妙品的雙重功用。在創意佈局時棋士們必須不斷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因此具有主動積極的意思。在對弈的過程中,棋士把自己對外在的認知與內在的運思加到棋子上以適應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決定了這顆棋子的命運,這種在棋盤上心志力的運作模式最後還是會反映在現實人生之中,所以說:「人生如棋,「棋」是人生的縮影。」當把棋類當成教具時,透過情境教學,善用學生的遊戲傾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動機,在興人互重中穫得學習。

  5.傳統的智能觀採用「個人心智中心」的觀點,以生物性 IQ 或個人處理資訊的能力為衡鑑標準,現代的智能觀則是朝向「文化發展論」擴大,除了傳統的 IQ 外,也把情緒商數,社會性人文智能都納入研究的範圍。一個人〞自己決定怎樣生活〞是有一定限度與範圍的,仔細分析一個人的生存方式與行為模式,潛在因素不在於個人有多麼聰明的去規劃自己,一個人〞怎樣活〞(包括語言、風俗、習慣、活動、信仰、食衣住行育樂等等),〞做什麼〞,〞如何做〞,歸根究抵是由社會制度與文化背景所決定的。新一代教具的相關活動中,如果能把自我瞭解,同理心、處理竸爭、適應社會等等人文智能納入研習的範疇,將有助於提昇學生將來在社會上追求自我實現的能力。

  6.「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新一代教具的設計,必須深思該如何與師道相契合,形成一創新的教育化,在強調道德與責任的氛圍中,老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透過相關團隊活動中,實際去做社會參與,從實踐中去體悟尊重,公平、正義、合理、誠實、信用與仁慈,在自己人格修養上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德慧並行,術德兼修的教育理想。

  7.綜合以上各種觀點,得到了一個研究發展的方向:「潛能開發」+「認知操作」+「心志模型」+「圖象數量」+   「人生如棋」+「文化發展」+「契合師道」+「社會參與」=人格心智工程學完整的新一代教具,根據以上的研討    資料,催生了「象數棋」的研發,2000年在恆笙企業公司成立了新一代教具研發的團隊,啟動了「象數棋」、「摩力卡」等等教具的設計工作。於2003年在象數棋創意文化公司成立了教案、教材研發團隊與教育推廣團隊,行教具、教材的整合及推廣。啟開了「象數棋→人格心智教育推廣」的神奇旅程。

二、「易學象數棋」之易經的啟示

 

教具設計歸屬於人文設計中的教育設計,所使用的設計技術是與一般的科技技術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本發明,將心

算與棋藝及教學技術相結合,使用的人文技術較為廣泛,主要包括: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理

論、教學設計、棋類技術及易經哲學等等。整體的設計概念在於形成一種適用於人類「心志力」運作的投射模型。

發之初,研發團隊為探究世界各大棋類的特性以及它們之所以能綿延千年的原因,從蒐集的資料中可以發現他們有一

個自然法則人性化的共同源頭,那就是→「易經」。

(象棋和圍棋在中國起源進化表)

        根據出土文物以及文獻記載的考証,現今世界上較為流行的棋類,如圍粸、中國象棋、國際象棋(西洋棋)都起源

於七千年前的黑白戰棋,都屬於「易經」思想的某種物態法,因此在下表中,我們可以大略看出各大棋類進化脈絡。 

公元前幾萬年

(最簡單的)石堀、草棍〞棋〞戰

公元前五千年

黑白棋戰8*8=64格盤(甘肅永昌鴛鴦池出土彩陶繪)

公元前26世紀

星相棋(神農氏以日、月、星辰為象的傳說,即為今日象數棋之由來)

公元前21世紀

 

原始圍棋64格盤(堯教丹朱的傳說)

公元前10世紀

六博

古代象棋原型之一

圍棋12*12

公元前5世紀

塞戰

圍棋13*13

公元前2世紀

类象戰

圍棋15*15

公元1世紀

古象戰和六博

圍棋17*17

公元6世紀

象戰8*8=64格盤  立體子

圍棋19*19

公元7世紀

象戰進入印度(恰图朗格)

 

象戰進入中東(沙特蘭格)

 

公元8世紀

 

恰图朗格─四色棋

 

 

沙特蘭茲─波斯象棋

 

 

公元11世紀

中國象棋

平面棋子9*10

 

國際象棋

 

 

圍棋

             本表還顯示:1.象棋和圍棋同一起源假說                                     

                                       2.象棋由中國傳入印度說                                  

                                    (※國際象棋中國學派  劉文哲)

黑白棋戰出現在至少七千年前的甘肅永昌鴛鴦池出土彩陶繪,它已具有棋型的輪廓,是棋的觀念物化的最初形式。當時原始人過著打獵和採集的生活,游擊戰是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因此把原始游擊戰搬上桌面即成為智力游擊戰,是棋類起源的一個合理推測。

圍棋的〞圍地〞觀念,表現出人與人對領域競爭的基本思想,而比較晚期產生的象棋則表現出〞人文〞的社會思想,它們的棋子不再只有黑白之分而是具有階級的象徴,每一顆棋子的運用都是為了維護棋盤上這個封建制度而努力。然而在這裡卻產生了一些令研發團隊困惑的問題:就是易經很注重天(乾)、地(坤),與人的關係,認為天、地、人是構成人類世界的三要素。根據易經思想所產生的棋類現今為何只有「地盤」與「人盤」的形式而獨缺「天盤」形式的棋類呢?難道古人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上表傳說中四千六百年前神農氏所創的「星相棋」會不會就是一種「天盤」的棋類呢?「星相棋」到底是怎樣的構造?它的功用為何?這種傳說中的棋類為何消失?到底它是不合適人類的運思模式或是當時的人類文明尚未進化到接受它的程度?這些問題都已不復可考,「星相棋」早已經在中國的古文明中消失,然而這個消失的傳說卻啟發了象數棋最重要的創作靈感。

根據古人「天圓地方」的觀念,我們認為「天盤」應該是圓的,最好是要彩色的,這樣才能表現出光的感覺。至棋盤構成的要素應該是要來自於天象的觀察。由於神農氏要教人民耕種,節氣的把握很重要,於是創制了「甲曆」,為中國曆法的始祖,可見當時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天文知識。

中國古來認為日、月、木、火、土、金、水七星是天文觀察的主要對象,稱之為「七政」,後來發展成為「陰陽五行」學說,於是本團隊即想到運用「七政會齊、合壁連珠」的觀念來建造象數棋的棋盤,但是「七政」又該如何的「會齊」、「合璧」、「連珠」才能呈現出自然法性呢?

1.棋盤設計

   研發團隊接著從分析易卦的符號結構中去瞭解易理隱含的自然性,根據孔子在(易繫辭)中的指示,「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卦是以二元相對的方式展開,進而以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表現出反覆性、漸層性.對稱性、對照性、比

0 1 2 3 4 5 6 7 8 9